必一运动·(股份有限公司)官方网站

必一运动·东台体育馆:城市心跳的共振场

傍晚六点的风裹挟着晚霞余温,我推开东台体育馆那扇厚重的玻璃门时,木质地板特有的松脂香气瞬间漫过鼻腔——这股熟悉的味道,竟让我恍惚回到十二岁那年,攥着脏兮兮的运动鞋站在门口等待训练的场景。那时的馆内没有如今的LED灯带,只有几盏晃眼的白炽灯悬在天花板,却足以照亮我们追逐篮球时扬起的灰尘。

必一运动·东台体育馆:城市心跳的共振场

一、童年的沙坑与成年人的跑道

东台体育馆于我而言,从来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。小学三年级时,我在这里第一次摸到排球,教练粗糙的手掌拍在我后背:“腰要弯下去!” 那天回家后,我趴在床上给排球画笑脸,妈妈笑着说:“等你长大,说不定能在这儿拿冠军。” 十年后,当我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再次踏入这座场馆时,发现当年的沙坑已被替换成弹性塑胶跑道,而那个教我排球的教练,正带着一群七八岁的孩子重复着“垫球”动作——他的白发比当年多了不少,可喊“加油”时的嗓音,依旧像当年那样洪亮。

去年冬天的一个清晨,我看见几位老人在馆外空地上打太极。领头的阿姨说,她退休前是纺织厂工人,年轻时总羡慕体工队的人能在体育馆训练,“现在好了,我们也能在这儿舒展筋骨”。她的棉袄袖口磨出了毛边,可架势却标准得像专业选手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体育馆从不是专属运动员的殿堂,它是普通人的生活剧场——有人在这里追忆青春,有人在这里开启新的征程。

二、当赛场变成舞台

东台体育馆的多功能厅曾举办过一场民间歌手大赛。那天我负责后台统筹,看着素未谋面的选手抱着吉他走上舞台,灯光骤亮时,他们眼中的光比任何聚光灯都要耀眼。有个穿洗得发白的牛仔裤的男孩,唱的是自己写的歌,歌词里全是对家乡的思念:“东台的河,东台的桥,东台的体育馆里有我最爱的跑道……” 台下观众跟着哼唱,有人悄悄抹眼泪。散场后,男孩告诉我,他曾在体育馆外的广告牌下打工,每天看着别人进进出出,幻想自己有一天能站上去。“原来梦想真的会发光,”他说,“就像这里的灯,照得见每一个认真活着的人。”

去年夏天,体育馆承办了一场青少年网球赛。烈日下,小选手们握着球拍的样子像极了当年的我们——有的会因为失误哭鼻子,有的会为了救一个险球摔在地上又爬起来。颁奖仪式上,最小的获奖者是个扎羊角辫的女孩,她举着奖杯蹦跳着说:“我要像姐姐一样,以后也来这里打球!” 周围的家长笑着拍照,闪光灯闪过的瞬间,我忽然觉得,体育馆像个巨大的孵化器,把一个个微小的梦想,孵成了闪闪发光的未来。

三、砖缝里的时光密码

最近翻看旧照片,发现2008年奥运会期间,东台体育馆曾作为市民观赛点开放。照片里,大家挤在临时搭建的大屏幕前,为刘翔退赛痛惜,为女排夺冠欢呼。那时的场馆还没装空调,风扇呼呼转着,却挡不住人们的热情。如今再看这张照片,我才惊觉,原来体育馆的每一道裂缝里,都藏着时代的印记——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地板,那些贴满海报的墙壁,那些此起彼伏的呐喊,都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注脚。

上周路过体育馆,看见外墙上新挂了一幅巨型壁画,画的是不同年代的运动员:有穿着的确良运动服的老球员,有身着专业装备的现代健儿,还有像我这样的普通人,在跑道上挥汗如雨。壁画下方写着一行字:“这里不止是赛场,更是生活的起点。” 我站在那里看了很久,想起自己第一次学会投篮时的雀跃,想起毕业时和同学在馆内合影的夜晚,想起无数个平凡日子里,这里传来的笑声与脚步声。

东台体育馆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,它是城市的脉搏,是记忆的容器,是无数人生命故事的交汇点。当我们走进它,不只是为了运动,更是为了触摸一种叫做“热爱”的东西——那种不管岁月如何流转,都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力量。就像此刻,馆内的灯光次第亮起,有人在跑步机上挥汗,有人在篮球场上跳跃,而我坐在角落的长椅上,听着这些声音,忽然懂得:所谓永恒,不过是无数个瞬间的叠加,而体育馆,正是把这些瞬间,酿成了属于一座城市的,永远不会冷却的热忱。

必一运动·东台体育馆:城市心跳的共振场

作者:momo119655,本文地址:https://talkartworld.com/?id=40,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必一运动·(股份有限公司)官方网站

评论专区

留言:

在线报名

请填写您的电话号码,我们将回复您电话